安徽省模拟灾难现场 72小时生死救援

       救援,并迅速调集8个搜救队和合肥搜救犬中队奔赴现场增援。“操场就是战场,训练就是打仗。 ”5月18日至21日,安徽省消防跨区域地震救援演练举行,这一强军理念在演练中得到了百分百、毫不打折地贯彻执行。例证在演习的各场景随处可见:休假中的蚌埠消防支队高新区中队中队长赵仁环,暂别正在拍婚纱照的未婚妻,赶赴地震模拟救灾现场;中了暑的宿州市消防支队参谋柳听生,怀揣降暑药物仍继续奋战;夜间已完成任务返回营地的淮北消防支队,接到增援任务后迅速返回演练现场,一直奋斗到凌晨。

安徽消防

       考虑地面运动加速度和结构动力特性的计算理论。其中有反应谱理论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两方面:①反应谱理论。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首先提出了反应谱概念。1943年M.A.毕奥发表了以海伦娜等地地震为例的几条加速度谱曲线,图2美国海伦娜地震(1935EW)加速度反应谱是其中之一,用扭摆模拟方法绘制,横坐标为单质点体系的自振周期,纵坐标为体系质点的最大加速度值,这就是加速度反应谱。显然,输入相同的地震记录,最大加速度值随体系自振周期的改变而变化。如果把数量足够多的实际地面运动记录作为输入,可以得到多条类似的曲线,然后经过统计分析可以确定一条或数条随场地土质条件变化的标准反应谱曲线以供设计应用,这就是反应谱理论。自50年代起,美国和苏联开始采用反应谱理论,目前大多数国家的规范都采用了。中国自50年代中期开始在抗震设计中采用了反应谱理论。70年代的谱曲线形状如图3反应谱曲线所示,图中□为地震影响系数,它是最大绝对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当设计烈度为7度、8度、9度时,□□分别为0.23、0.45、0.90;Ⅰ类场地为坚硬的土,Ⅲ类场地为较软弱土,Ⅱ类场地土介于Ⅰ、Ⅲ之间。在抗震设计中,从静力理论过渡到反应谱理论是一个质的变化。反应谱曲线不仅可以直接提供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力,对于多自由度体系,也可以通过振型分解把结构化为若干个单自由度以便利用同一谱曲线。

安徽消防

       地震的模拟消防救援现场是淮南市田家庵区的一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有各类型废弃建筑35栋,面积约29.93万平方米。在建筑废墟里,事先埋好活兔当作生命体征。 18日16时05分,蚌埠市消防支队抵达模拟救援现场,获悉先期抵达的淮南支队发现一生命体征存在后,由少部分队员负责搭建帐篷,其他队员则迅速投入到增援当中。此前受伤的消防战士田猛在他人的搀扶下也来到现场,当别人奉劝他先去医院检查一下时,担任营救组组长的田猛说,先忙完眼前的事再说。在雷达探测仪、音频探测仪等设备的帮助下,蚌埠支队很快确定了活兔的具体位置。随后,消防战士们开始使用铁锨或徒手搬运碎石块进行营救。 17时13分,掩埋的活兔被营救出来。这时,下午受伤的田猛才在医疗组的帮助下赶赴医院拍片,所幸并没有伤到筋骨。




艺光 | 全球应急照明专家

20年品牌见证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消防检测报告及3C证书下载
TOP